24 / 08 / 20
破窗效应(Broken Windows Theory)是由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·威尔逊(James Q. Wilson)和乔治·凯林(George L. Kelling)在1982年提出的一种犯罪理论。该理论认为,环境中的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,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。
原故事这个理论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假设性的场景:1. 假设情境:一栋建筑物有几扇窗户被打碎了,但没有人去修理它们。2. 后果推论:很快,这些未修复的破窗会传递出一种信息,即这片区域无人管理或无人在意。这种感觉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人来打碎更多的窗户,甚至进行其他形式的破坏行为。3. 进一步恶化*:随着时间推移,小规模的不良行为逐渐增多,最终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犯罪活动,如盗窃、抢劫等。
应用- 在城市治理中,如果能够及时清理涂鸦、修补损坏设施、保持街道整洁,可以有效预防犯罪率上升。
以上是名词解释,下面来谈谈真实感受。
健身也好,码字也罢。如果断更了,没有强大的自驱力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,就很容易有这种“破窗效应”。见过太多日更周更的博主断更超过一年。不是不想继续,而是没有动力了。
我们国内很早就有同样意思的经典语句,“防微杜渐”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”都是这样的道理。很多时候,读史以明智确实如此。
找个能持续给自己正反馈的事情长期坚持下去吧。总归有产生价值的。情绪价值,也算。
祝我们,早日退休。